萧山惟一的“中华老字号”发来求助!曾经红极一时,现在却面临两难选择……
提起“老字号”品牌,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古老传承的技艺,独特非遗的精髓。而今,很多老字号企业却陷入经营困境,甚至走向消亡。萧山惟一获“中华老字号”命名的老大昌酱品,目前便面临着传承还是转让的两难选择。
“我干了40年、守了20多年,现在徘徊在了十字路口。” 杭州老大昌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老大昌酱品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维昌说这话时,神情有些伤感。
之所以“徘徊”,是因为老大昌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
据记者观察,观念陈旧、创新不足、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等是制约大多数老字号进一步发展的“通病”。
178年的“老字号”
有着萧山人的生活情怀
大昌酱园,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园址在城厢镇城河旁的东门外下街,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抗战时期因日军轰炸,厂子迁到瓜沥。至今已有178年历史。
大昌酱园生产酱油类、腐乳类和酒类等产品,以纯粮为原材料,采用传统手工发酵、酿制而成, 经过180多天孕育制作出来的酱油,酱香、味醇,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据“老大昌”厂史记载,每年12月前后,各地农民挑着箩筐来老大昌买酱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直要到春节之后才会散去。记者小时候就住在城河街边,至今还清晰记得,逢年过节,父母就招呼我们兄妹到东门下街的老大昌门店买来上好的酱油,招待客人。
在老一辈人眼中,老大昌的酱品质量好,老字号的口碑也好。“老板很有善心的,对有需要的顾客和过往行人施茶施药。对少数买不起棺材的穷人和路边无人收敛的尸骨,均施送一定数额的棺材钱或棺材。这些施送,很得人心,生意越发兴隆起来。”
1990年,“老大昌”被原商业部核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并迎来最辉煌时期——员工140多人,工厂占地面积扩大到3万平方米左右,年生产酱油、米醋等总产量超过1.5万吨。当时是杭州市规模较大的调味品厂,在浙江省也是数一数二。其生产的酱油还曾出口瑞典、波兰等国家。很好见证了老大昌店招“大兴千秋业、昌通万里财”的繁荣景象。
时过百余年,老大昌如今还好吗?
8月21日,记者走进“老大昌”位于瓜沥镇的生产工厂,一进厂门就看到一排排酱缸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阳光下,还未走近,浓浓的酱香味便扑鼻而来。掀起盖子,醋香薰得人直咽口水。徐维昌告诉记者,“老大昌”采用传统手工工艺酿造酱油、米醋,需要经过选豆、蒸煮、发酵等环节,出酱油最少也需要半年时间。
“老大昌”最有名也是最主要的产品是母子酱油,采用面粉、黄豆为原料,先做成酱饼发酵,经过2到3个月的日晒和夜露酿制成酱油后,再以这种酱油做汤料,放入发酵后的酱饼再日晒、夜露,待其成熟之后,滤汁去渣才制成,纯天然无添加。
“相较于机械生产,手工酿造的酱油、米醋,周期长,产量少,我们每年也就生产150吨左右。不过,手工制作的酱油因为发酵时间长,味道更浓郁,口感也更鲜甜一些。”徐维昌说。
新时代的“老大昌”
遇到诸多发展瓶颈
进入新时代,随着调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工艺新产品迭出,“老大昌”这个老字号企业在“新生代”和“洋品牌”面前显得老态龙钟,步履维艰。
当超市里的海天、美味鲜、六月鲜等酱油品种琳琅满目时,现在许多人似乎并不认识“老大昌”这个品牌。因为进超市的产品需要销量大才能进门。
“现代人注重口味,只要吃起来是鲜的,市场就会迎合。也不管酱油制品中有多少的添加剂。”徐维昌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大昌的产量、价格都成了短板。因为要保证手工酿制的原汁原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产品价格自然比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要高。
“创新不足,是企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主要因素。”徐维昌坦言,上世纪末,“老大昌”经历股份制改造后,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转型,也曾投入200多万元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最终因为人才缺乏,新工艺新技术得不到应用而成为摆设。
行业竞争、人才缺乏确实是老大昌的两大痛点。“如今热爱传统酿制技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工资待遇不高,企业引进人才非常难。”据徐维昌介绍,老大昌现有的3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50多岁,以本地人为主。“回归传统酿造老本行,守住中华老字号这块招牌,其实也是当时作出的现实之举。”
在老大昌企业,记者看到的是老的厂房、老的酱缸、简易的包装流水线。“我们也想进行技术改造,但设备改造、厂房翻新等,需要大量资金。而按照老大昌现有的生产能力和年销售额,银行贷款只能按小微企业的标准给,200万元左右的资金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如果说人才、资金瓶颈是制约老大昌跟上新时代的硬伤的话,那么,营销策略的创新不足,则成为老大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现实的问题。老大昌一直靠口口相传的营销模式,厂里也没有专门的营销队伍,这在当今规模化生产、网络化运营、信息化管理的市场浪潮中,根本没有竞争之力,带来的结果便是生产量和销售量的逐年萎缩。据介绍,近年来老大昌的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门店也只有萧山、瓜沥各1家。
擦亮“金字招牌”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今年,老大昌刚刚启动电商模式,线上淘宝店运营不到一个月就收获接近万元的营收,这让徐维昌看到了重振老大昌的希望。他说,现在有两家企业与他在谈股权转让一事。“但父辈传承下来的这个老字号,自己干了40年也有了感情,真舍不得转啊!”
其实,老字号之所以可以传承数百年历史,就是因为其独有的产品特色、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工匠精神和优秀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也是各级政府对老字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特殊政策进行保护和支持的价值所在。
萧山现有1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多个老字号品牌,大多遇到类似老大昌那样的发展瓶颈。重振老字号,需要企业自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
在区文旅局党委委员周寅看来,振兴老大昌这个萧山惟一的中华老字号,意义重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把‘老大昌’这个民族品牌发扬光大,通过改革创新,让老字号有‘新内容’‘新亮点’‘新优势’,焕发生机,重放光彩。”
据悉,目前区文旅局已有相应的规划布局,如在即将启动改造的江寺运河文化展示馆内,作为运河边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专门布置有”老大昌“店面及历史介绍。在江寺内开设萧山非遗产品专卖店,将老大昌等萧山特色非遗产品汇集其中,让市民在参观展览之余还能购买体验。同时,还将邀请美院等设计团队,为老大昌重新设计产品包装,使其更有文化内涵和时尚气息。
、
徐维昌也表示,接下来将会和家人商量做好传承与发扬这两篇文章,借鉴其他老字号的成功做法,走“文创+旅游”产品之路,走“线上+线下”营销之路,与时俱进经营好这个百年历史的“金字招牌”。
首先是要好好挖掘老字号的传统文化精髓,宣传好“老大昌”这个品牌的优势之处,“原汁、原味、原生态,可安全放心食用,就是老大昌产品经久的魅力所在,而这又是现代人追求的品质生活目标,所以应该不缺消费者。”徐维昌对于老大昌的产品质量还是信心满满的。
学习的榜样并不遥远。在萧山旁边的绍兴安昌古镇,也有一家具有128年历史的仁昌酱园,同样也是老字号,同样坚持传统酿造工艺,近年来在掌门人滕军康的带领下,仁昌酱园不断改革创新,不仅发明了“高分子膜过滤灭菌技术”,而且开发了“酱窝油”“老缸酱油”“土灶酱油”等十多个品种,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同时,结合古镇旅游开发,仁昌酱园对外开放了天然传统晒场,将原来只有50平方米的门市部,改造成400多平方米包含酱文化展示和酱制品销售的主题博物馆,成为游客来安昌古镇必到的景点,年参观量达到20余万人次,并登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情怀和记忆,能够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接受。“在老大昌遇到困难之时,我们不妨伸出援手,把老大昌带上萧山人的餐桌,便是最实在的帮助。”周寅表示,萧山还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产品,在我区打造“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远期规划中,2公里长的城河街将重现昔日老字号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场景,届时老大昌将盛装回家。
向您征集:我为老大昌献一计
陪伴了萧山人178年的老大昌酱品,是萧山惟一的“中华老字号”,这是老大昌的口碑,也是萧山人的荣光。新时代的老大昌如何呈现新形象、开辟新征程?欢迎有情怀的您,细说与老大昌的故事。期待有智慧的您,献上最宝贵的建议。我们将评出若干金点子,老大昌将为获金点子的读者,呈上珍贵的酱品一份。
邮箱:178073425@qq.com
电话:0571—82659328
记者/姚建玲、孔亮燕
编辑/贺一萍
你可能想看
点